黑面琵鷺保育計畫
允能致力在綠能發展與生態保育間創造雙贏,自2021年啟動的「黑面琵鷺追蹤計畫」成效有目共睹,榮獲多項企業社會責任(CSR)與永續發展獎項。這項計畫與專家團隊合作,透過太陽能全球定位系統(GPS)追蹤器,精確掌握瀕危物種黑面琵鷺的重要棲地與遷徙路線,以強化保育工作的成效。

允能堅信綠能與生態保育能相輔相成,自2021年起,我們持續推動「黑面琵鷺追蹤計畫」,這項長期研究計畫在台灣最具權威的「APSAA 亞太永續行動獎」和「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」中大放異彩,從200多件參與計畫中脫穎而出,獲得「SDG15陸地生態」類別銅獎的肯定!

雲林離岸風場不僅特別規劃了鳥類遷徙廊道,更透過「黑面琵鷺追蹤計畫」,成功掌握這群瀕危鳥類的棲息地分佈,為保育台灣最具指標性的候鳥帶來重大突破。
2021年2月,允能與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的孫元勳教授團隊合作,首次採用最先進的太陽能GPS追蹤器進行全天候追蹤。此項創新技術成功克服了傳統日間目視調查的限制,讓我們首次掌握黑面琵鷺的夜間活動資料。目前計畫已找出10個新的活動熱點,記錄超過100條飛行路徑,並建立全球規模最完整的黑面琵鷺飛行軌跡資料庫。
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,不僅對瀕危物種的保育至關重要,也為全球黑面琵鷺族群普查提供關鍵依據。允能在跨領域合作、計畫拓展性及社會影響力方面的成就,也因此備受各界讚譽。
「黑面琵鷺追蹤計畫」不斷帶來重要發現,尤其是關於黑面琵鷺在陸域及離岸風場的迴避行為研究,這些寶貴資料將協助我們在台灣打造更友善鳥類的風場。根據2021年至2024年的追蹤數據,在雲林離岸風場以外的離岸風場共觀察到30次迴避行為。其中17隻(56.7%)採取大範圍迴避,飛行路徑與風場最外圍風機保持至少500公尺的距離;另外13隻(43.3%)則採取中度迴避,雖然會進入風場範圍,但會刻意避開風機。所有觀察期間均未發現黑面琵鷺貼近風機飛行。
展望未來,允能將持續分享黑面琵鷺研究的重要發現,並以具體行動支持綠能發展,為台灣的能源轉型和生物多樣性保育貢獻一份心力。
